仪征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仪征市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如何打通农副产品进城“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4-08-27     浏览次数:     来源:农民日报

末伏的河北省高碑店市依然闷热。清晨5点多,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以下简称“首衡市场”)早已人头攒动、车水马龙,数不清的板车在市场内来回穿梭,各种吆喝声、鸣笛声不绝于耳。

身着灰色半袖上衣的杜东丰开着他的“大力神”板车,准时出现在市场内,从河北小宝哥商贸有限公司的摊位把新鲜水果转运到市场外专门的采购商装货区。

杜东丰是首衡市场的近万名“板儿爷”(即短倒运输工)之一。之所以被称为“板儿爷”,是因为在市场交易高峰期,板车一车难求。“我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来拉活儿,现在是淡季,每天可以拉10趟左右。到了旺季,一天要拉20多趟甚至更多。”杜东丰说。

每天,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的400多种、超过5万吨农副产品从首衡市场周转,发往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新技术、新市场、新变化让首衡集团在优化京津冀城市供应体系、夯实民生保供根基方面取得了新突破,成为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保障“菜篮子”安全供应的标杆。

图为新鲜的水果正由首衡市场发往华北各地。

  智慧温控,打造京津冀的“大冰箱”


  作为食品流通重要的中转基地,如何把“南上北下”的生鲜不打折扣地运送到消费者餐桌?这考验着首衡集团的技术实力。

  进入智慧冷链物流园区仓库,室外的炎热一扫而光,在冷库里分门别类地存放着牛羊肉、禽类、水产、猪肉等品类,在智慧温控系统的控制下,不同的农副产品“享受”着不同的温度,通过对温度的控制,冷冻食品也保持相对新鲜。

  在香蕉后熟保鲜库,温度瞬间从室外的35摄氏度降到了12摄氏度。为适应长途运输,香蕉通常在7分熟时采摘发运,到达加工车间时的颜色整体呈绿色,在后熟保鲜库进行2~3天的气熏催熟后,香蕉整体开始呈现出黄色,口感也与自然成熟的基本一致。

  作为消费者最关心的是:这种催熟技术是否安全?对身体是否有害?是否会让香蕉的营养流失?

  该项技术的供应商哈威供应链集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气体全部来自天然植物,是无毒无害的。我们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智能系统自动控制好温度和浓度,经过自动喷淋和风力加压,让催熟的过程更加均匀和高效,3天左右就能达到良好的食用口感。这种技术安全无害,对消费者身体没有任何影响,也最大程度上留住了香蕉的营养,同时也保证了口感。”

  在后熟保鲜库内,来自产地的香蕉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哈威供应链集团工作人员介绍,他们通过大数据技术,采集了不同种类的香蕉催熟数据,目前已经掌握了不同品种、不同产地的香蕉的催熟剂使用剂量和时长。在大数据技术加持下,催熟的香蕉几乎可以和自然成熟的风味保持一致。

  为了满足京津冀地区人民群众生活需要,给更多农副产品保鲜,首衡集团将建设首衡智慧冷链二期项目,旨在打造京津冀的“大冰箱”。“该项目完工后,首衡市场的冷链食品存储整体能力将提高至50万吨,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地区的食品保障能力。”首衡集团总裁魏树俭介绍。

  此外,首衡集团各类运输设备不断提升改造,以新技术保障生鲜运输体系的完整。近年来,首衡集团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打造全球领先的多温段智慧冷链,大幅降低耗电量,智慧温控,按需供冷,最大限度减少了能耗。

                                           

                                                                      图为新鲜的蔬菜正由首衡市场发往华北各地。


  保障供给,走出农业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新路径


  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机遇下,首衡集团积极规划全国布局,在河北高碑店、湖北孝感、湖南常德、湖南永州等重点城市完成节点布局,走出了一条“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新路径,在“流通模式创新、供应链体系建设、助力民生保供、服务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成果。

  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商贸流通综合体,首衡市场所在园区总建筑面积达240万平方米,园区总入驻商户8700余户,品类超400余种。据介绍,2023年,园区实现交易量1830万吨,交易额近1340亿元,连续两年位居全国农批市场交易排行单体市场第一。

  如今,市场也不断适应新变化,不断创新举措,激发市场活力,承担更多责任,形成了以农产品流通为核心的新业态。

  把工厂搬进高碑店,把直播间搬进市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潮下,很多企业索性将产品生产和供应整体业务全部迁入首衡市场。迁入企业无一例外都是因为,这里是北方最大农产品批发市场,有一手货源和更低价格,还有配套齐全的基础设施,让企业经营者具备了发展直播带货的供应链优势。

  2023年4月,首衡京津冀电商培训工程正式启动,这场政企联动、产学研互通的活动为新电商人指引道路。截至今年8月,培训活动已经连续举办10期,毕业学员超过2000名,70余万人次参加线上培训,新增注册电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超过2400家。

  保供应是首衡集团所承担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为打通农副产品进入城市的“最后一公里”,首衡集团在今年筹建了城市集配仓,该模式是依托于首衡强大的物流管理能力,在城市的各区域建设农副产品中转点,为方圆十公里以内的小型商户提供农副产品货源。

  城市仓集配,承载的是首衡集团保障京津冀地区“菜篮子”安全供应、打造民生物资应急保供基地的重要使命。

  “近年来,首衡集团启动了‘河北净菜’进京工作,参与了‘净菜进京’的标准制定,还成功搭建起多维度立体化的‘净菜进京’网络通道。2023年,首衡市场内净菜交易量突破240万吨,其中供应北京的净菜交易量达180万吨。同时,2020年至2023年,累计为京津冀地区输送保供农产品875万吨,托稳了整个京津冀的‘菜篮子’。”魏树俭说。

  据悉,为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地区的应急物资保供能力,确保京津冀地区特别是首都7天以上生活物资充足供应、价格稳定,首衡集团正在推进特大城市应急物资中转站项目落地。预计到2024年底,首衡北京应急物资中转站将达13个。届时,将进一步提升首衡集团对京津冀地区的应急保供能力,进一步夯实对“菜篮子”安全供应的能力。

                                         

                                                                                   图为新鲜的蔬菜正在分拣。


  带农增收,补齐农产品产业链条的流通短板


  首衡市场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产业疏解的标杆示范园区。目前,京津冀地区超过一半的蔬菜和水果来自首衡市场。市场的发展补齐了农产品全产业链条发展过程中的流通短板,实现了农产品产业发展的闭环,也让周边村镇得以依托首衡市场有了更多灵活就业和多元增收的机会。

  在首衡集团的企业展厅内,有一块智慧大屏上面实时展示当天的货运信息。

  魏树俭指着大屏上的数据向记者介绍:“从今天的零点开始记录,到现在货运车辆进出了近1.3万辆次,入库果蔬5万多吨,基本符合我们日常入库5~6万吨的平均数。”进入首衡市场的果蔬还要经过工作人员的严格检测,且需要卖方提供产地溯源证明、检测合格报告才能顺利入场,整条产业链的各个步骤都实现数字化记录,保证了农产品安全,也让农产品可以及时抵达百姓餐桌。

  首衡集团建设了“线上首衡”智慧管理系统,实现了市场运营平台与食用农产品数字化监管平台的数据互联,形成了从农产品入库、进场查验、货物销售、商户档案为一体的信息可视化管理系统,让食品不仅有了“身份证”,还有了可查、可溯源的电子档案。

  随着智慧大屏上各类信息不断切换,一组实时在岗人员计数映入记者眼帘。魏树俭指向屏幕说:“你看,当前有7万多人正在我们市场内工作,我们不仅为‘京津冀’提供了丰富果蔬,也为周边的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包括南辛庄村在内的周边多个村庄都随着首衡市场的发展实现了增收致富。”

  南辛庄村位于高碑店市区北2公里,紧邻107、112国道和京港澳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在首衡市场发展起来之前,南辛庄村并不富裕,便利的交通条件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首衡市场建成并投入运营之后,这里便成为依托特色产业链条带动村民增收的典型村庄。

  每到夜幕降临,南辛庄村的街旁路边便支起了各色风味的夜市摊点,汇聚了大江南北的美食:东北冷面、江苏汤包、新疆抓饭……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了交易中心的农产品流通中枢地位。

  “为了让来自全国各地的货车司机能够吃上一口家乡的美食,南辛庄村民开起了各类小饭馆,村民们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魏树俭说。与餐饮业一起发展起来的还有住宿,有的村民把自建房改造成为旅店,既为司机提供了便利,也给自己增添了一份收入。

  “板儿爷”是首衡发展带动的新增就业群体。最初这个群体的主力是来自南辛庄等村庄的村民,现在有来自河北其它地市、河南甚至更远省份的近万名务工人员,也来到首衡当起了“板儿爷”。

  “这里的发展日新月异,农产品全产业链条的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提供了更多做生意的机会和就业岗位,周边村民增收渠道也多了起来。”杜东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