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征市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仪征市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羽毛球“涨价潮”折射畜禽副产品开发前景广阔
发布时间:2024-08-12     浏览次数:     来源:农民日报

“此消彼长”的相互交替关系,广泛存在于经济理论和实践。7月以来,尤尼克斯、李宁、维克多等多家头部羽毛球厂商纷纷发布调价公告,各档次羽毛球涨幅达40%-60%不等,如某品牌主流款AS-05羽毛球调价后跃升至每打(12个)275元,有球友调侃“快打不起羽毛球了”。对于为何调价,“生产材料的价格飞涨”是各厂商归结的主要原因,而毛片稀缺背后,有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猪肉价格长期走低,间接引发鸭、鹅存栏量下降导致羽量不足。

羽毛球涨价是因为吃鸭、鹅的人少了?从常理来看,我国肉类市场消费偏好猪肉,当猪肉价格处于低位,选择鸭肉、鹅肉作为替代的消费者变得更少,自然影响对鸭、鹅的需求。综合中国畜牧业协会、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等机构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19年以来猪价进入下行周期,同时我国鸭的出栏量从当年的超44亿只,下降至2023年的约42亿只,鹅的出栏量也从超6亿只下降至约5.2亿只,鸭、鹅产量下降造成原料紧俏、价格上涨。

好在,6月以来猪肉价格上涨势头持续至今,有望激发鸭、鹅替代需求,刺激养殖企业增加存栏,平抑相关原料价格。

供需变化、价格涨跌本是正常市场现象,但此次羽毛球“涨价潮”背后反映出的畜禽供给结构性矛盾应当予以重视。长期以来,我国肉类生产以保障供给为导向,初级加工多、精深加工少,传统产品多、新型产品少,尚未形成完整涵盖毛皮、骨血、内脏等副产品的综合开发利用体系,造成产业链各环节附加值偏低、资源浪费严重。

据了解,羽毛球的制作原料主要来自鸭、鹅翅膀上的大羽,一个羽毛球由16根羽毛做成,而一只鸭子可供使用的大羽在14根左右、一只鹅在20根左右。多家水禽养殖龙头企业公开表示,在“食品+羽绒”的主流业务布局中,尚未涉及羽毛球制作原料的生产,目前处理鸭、鹅的少数大羽仍是视下游客户需求随行就市售卖。由此观之,这波羽毛球涨价的市场行情红利大概率又流向了流通环节而非生产主体。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各种场景、各类细分的运动、餐饮等需求日益丰富,对畜禽及其副产品的种类和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这一战略底线的基础上,以多元消费需求为导向的畜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当其时。一方面,这是我国社会供需主要矛盾变化后,及时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开发畜禽副产品的高附加值产品放大“削峰填谷”效应,对于摆脱各类农产品“周期”也大有裨益。从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发、示范性龙头企业培育、规模化分级利用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畜禽副产品在食品加工、工业原料、生化制剂等领域的广泛用途将进一步凸显,其市场化开发有望迎来广阔前景。